“是双方各出资50%成立的新的合资公司,而不是吉利收购smart 50%的股份。”据官方表示,双方股比50:50,共组董事会,各派3名董事,分别是戴姆勒大中华区负责人唐世凯,奔驰全球销售副总裁贝思格、奔驰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马库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集团总裁安聪慧和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李东辉。营销渠道方面双方各自资源强强联合。

据悉早在3月25日,戴姆勒现任CEO蔡澈来华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签约。而此次发布会到场的是蔡澈的接班人,即将上任的康林松。
蔡澈表示,“吉利在电动车方面是很强的合作伙伴,smart拥有全球220万车主的成功经验,我们将携手助推smart品牌向上,共同致力于下一代电动车型的设计和研发。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同时满足中国和全球。”同时他透露,法国Hambach工厂在停产smart之后将生产奔驰紧凑型电动车。
而李书福则表示,“吉利非常重视smart的独特品牌吸引力和重要的商业价值,吉利和戴姆勒都对这个富有挑战和激动人心的新合资项目充满期待。作为平等的合资伙伴,我们将共同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在全球助推smart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共同开发包括移动互联技术,用产品升级中引领产业发展。”
康林松更是不吝称赞:“吉利在技术方面有卓越的成绩。”他表示,吉利有很多优势,但盈利是必须的,所以财务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
针对外界的追问,安聪慧再次声明,吉利长期持有戴姆勒股份的计划不会改变。并表示,双方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是一个双方强强联合的结果;吉利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方面的积累注入合资公司。
在外资纷纷寻求在华提高合资股比的今天,尽管smart此前运营不善,但是吉利能够与戴姆勒50比50合资运营smart,证明了中国民族汽车力量的成长,已经得到了如戴姆勒等国际巨头的认可和重视。
诚可贵的是,这并不是中国资本的简单出海。
众所周知,一年多前,李书福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戴姆勒公司9.69%股权,并于几月后与戴姆勒在中国高端专车出行领域展开合作,再到此次合资运营smart品牌,此系列操作显然有统一的内部逻辑。
如李书福所言:“单打独斗不会有未来。”
早在2018年,smart官方就宣布,“从2020年起,该品牌在欧洲将只推出“用电驱动的车型”。2019年,是smart燃油车型跟消费者逐渐告别的最后一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2018年,市场销量达到125.6万辆。而2019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重新调整,补贴超预期降低后重新出发的一年。
分析认为,2019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将重构,去补贴后的新能源车市场将重写竞争逻辑。等到smart合资公司投产的2022年,市场将再无补贴影响。届时,在中外合资全球品牌的新模式下,smart的高端电动之路能否走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