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我国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在大力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背景下,“两个30%,一个60%”目标,既是催化剂,也是发令枪。
从五大方面推进产业发展
从去年开始,工信部陆续发布了多个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文件,涉及道路测试、标准体系建设等。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继续蓬勃发展。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更是从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安全保障五大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基本构建,用户渗透率大幅提高,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发展较快但仍存挑战
大唐高鸿车联网事业部技术总监张杰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比如,在C-V2X领域,目前不少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已进行产品研发,度过了早期的原理样机阶段,开始综合考虑车规、小型化、兼容性设计等量产元素,相信在2020年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目前,行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应该是车联网覆盖率正在快速增长。”socar汽车数据工厂CEO张晓亮指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非常广阔,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非常有优势,即投入产出回报率较高,加上国内用户乐于尝试新技术,车联网前景向好。

“联网汽车的比例越来越高,但释放出来的价值还远远不够。”张晓亮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发展虽快,但仍未找到汽车联网以后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行业应该深入思考一些核心问题,比如,联网能为用户提供哪些便利?企业如何从中获利?实际上,车联网最大的挑战仍是增加用户粘性。当下,企业投入的成本和用户获得的价值还不匹配。”他称。
行业对实现目标有信心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于《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来说,汽车行业能够很好地实现。张杰认为,就目前C-V2X的研发进展来看,预计到2020年就能实现量产,包括前装和后装多种设备形态,实现30%的目标困难不大;L2自动驾驶要求的垂直控制技术和水平控制技术目前主流车企已基本掌握,而且客户买单意愿较强,到2020年新车搭载率达到30%应没有问题;同时结合C-V2X和已经实现规模量产的车联网技术,新车装配率达到60%应该也没有太大困难。

对此,张晓亮表示,首先是5G商用化会有助于提升车联网的普及。目前在4G技术下,有价值的应用场景比较有限,随着5G的商用化部署,整个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都得到助力。